重聽協會

重聽協會
聽說無礙, 希望無限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六六原則護聽力 耳罩式耳機較好

六六原則護聽力 耳罩式耳機較好


更新日期:2010/08/20 14:10 莊雅茜

【台灣醒報記者莊雅茜報導】用耳機聽音樂有撇步!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指出,美國有20%的青少年聽力受損,罪魁禍首有可能是長期聽MP3所致,想要顧聽力,又無法避免使用耳機,醫生與學者均建議,平時使用耳機聽音樂可依照六六原則,時間不要超過六十分鐘,音量不要超過刻度的百分之六十,另外,又以耳罩式耳機比較不傷聽力。

隨著MP3隨身聽、音樂手機的風行,近年來青少年喜歡用耳機聽音樂,但是,這些悅耳的樂音,卻可能成為噪音來源。美國Angus於1994年發表的研究發現,美妙的音樂也可能成為噪音,若讓耳朵長期暴露在音量過大的環境,都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傷。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理事長蔡文英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做過青少年聽力狀況的大型調查,而如果要一定要聽MP3不可,她則建議最好不要使用塞耳式的耳機。

台北榮總耳鼻喉科主任蕭安穗表示,因為個人主觀的不同,很難定論音量大小,但保護聽力的關鍵,在於使用耳機的時間長短。他建議,使用耳機聽音樂,每15分鐘就要休息3至5分鐘,最多不要持續使用超過半小時。

他還說,內耳有2萬多個毛細胞,屬相當敏感的器官,因此長期曝露在高分貝的音量中,所造成的音壓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也說,如果長期處在高分貝的環境中,一旦耳神經受損,就很難再恢復原本的聽力了。他也建議,用耳機聽音樂時,可遵守六六原則,即使用時間不要超過六十分鐘,音量不要超過刻度的百分之六十。

另外,蕭安穗還說,聲音透過耳塞式的耳機傳出來的的音量,會比原聲高出5至10分貝,因此,他和黃弘孟均建議,使用耳罩式的耳機比較不傷聽力。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耳機聽MP3 iPod使人聾

耳機聽MP3 iPod使人聾

更新日期:2010/08/18 14:05

由於MP3iPod等音樂播放器的風行,美國青少年戴耳機聽音樂,過去二十年耳聾的人數增加了三成多

大前年美國青少年有聽力問題的比例是五分之一。比一九八八年的調查高了百分之三十。美國專家說,讓青少年喪失聽力的禍首就是聲音過大的音樂。而用耳機聽音樂更是讓孩子耳聾的主因

美國波士頓一家醫院的調查發現,現在美國十二到十九歲的青少年大約有一成五都有聽力問題。其中聽力中度或是中度受損的比例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七。

其實歐盟早就警告,由於長期讓自己暴露在噪音下面,今後歐盟三十多歲的人大約有一成都得戴助聽器。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北縣兩醫院推身障者特約門診 就醫更便利

北縣兩醫院推身障者特約門診 就醫更便利

更新日期:2010/08/15 13:35

身心障礙者在就醫上,總是比一般民眾還要困難費力,台北縣衛生局表示,障礙者與家屬經常需要使用行動輔具,奔走在掛號、領藥、批價之間,實在很不方便,也成為障礙者無法持續穩定就醫的原因之一,衛生局和北縣兩家大型醫院合作,推出身心障礙者門診,身心障礙朋友只要事先預約,就醫時就有志工陪同服務。(李書璇報導)

根據統計,臺北縣身心障礙者人數到今年3月底為止,共有13萬5千多人,其中有定期就醫需求者高達五成一,而植物人、失智症、自閉症、智能障礙及多重障礙等障礙者,更因認知或是無法自主行動等因素,都需要家屬的陪同才有辦法就醫,;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臺北縣衛生局和亞東醫院以及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合作,推出身心障礙者門診服務,衛生局心理衛生及長期照顧科科長方娟娟表示,其中亞東醫院於一般門診推出「志工陪伴服務」,領有手冊的障礙者或家屬,只要在就診前三天(不含假日)向社工室預約,醫院將主動安排志工協助助掛號、陪同檢查、批價手續、領藥、藥物諮詢等服務,針對北縣持有重度手冊,且行動或溝通困難者,也提供「特約門診」優惠服務,設有專屬無障礙空間,同時段可會診多科醫師共同看診。

而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則在轉診中心提供專人服務,一通電話就可協助掛號、安排就醫及檢查,視狀況安排志工指引及陪同提供協助,並設計「就醫流程單」,註記就醫科別及門診位置,隔天再主動電話關懷以及提醒下次門診時間。衛生局提醒身心障礙民眾一定要好好利用這樣的服務,有需求可直接電洽醫院詢問。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9月家庭人際團體主題:深入三國歷史演義

前言:

三國時代可謂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富戲劇性的時代;1800年前,一場波瀾壯闊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新紀元。

三國時代的人物、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不僅僅因為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加上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妙筆生花,使得這些三國人物的精神性格都深深影響著現代的我們。相信你我都曾對曹操的殺伐決斷、劉備的敦厚仁德、關羽的忠義千秋、張飛的勇猛、趙雲的膽識、周瑜的謀略、孔明的智慧等故事著迷不已,而他們的英雄內涵也成為了這一千多年來傳統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

日期:99年9月5日 週日
講師:邱挽萍 老師
地點:重聽協會 (台北市赤峰街37巷5號3樓)
歡迎報名,詳情請見DM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熬夜壓力大 男子耳中風聽力險受損

熬夜壓力大 男子耳中風聽力險受損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08/10/07 15:36)

耳朵也會中風?台中市一名33歲的黃先生在前幾天起床後,右耳突然聽不到讓他相當驚恐,經過醫師診斷發現,這是因為他經常熬夜、壓力大,加上血管收縮或病毒感染,才會產生突發性耳聾,一旦延誤就醫很可能導致喪失聽力。

黃先生因為右耳中風,所以手機響個不停就是找不到在哪。他說,早上起床之後就發現耳朵好像聽不見,他以為是耳鳴並嘗試吹氣,可是都沒效果。黃先生最近工作壓力大,所以經常熬夜,加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症狀,在天氣轉涼的情況下,讓他右耳產生突發性耳聾。

黃先生表示,耳朵有一點不平衡的感覺,當他在聽聲音的時候,好像都在一個空曠的空間聽見別人的聲音,他緊急就醫並持續打類固醇,才讓右耳慢慢聽得到。對此,耳鼻喉科醫師黃啟源表示,會引發突發性耳聾跟血管突然收縮及病毒性感染有關,除了季節變化容易引發外,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或者是長期處在噪音環境中也會使得病情加重。

黃啟源指出,會有突發性耳聾是因血管孿縮的關係,另外也有可能是不知名病毒侵犯聽神經所引起,大概有30%以上的病人聽力不會再恢復。黃啟源還提醒,一旦內耳中風,經常伴隨暈眩,有1/3的民眾受損的聽力不會恢復,所以儘量少熬夜、放鬆生活步調就能避免耳朵中風。(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學風、陳志忠)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父親節快樂!

重聽協會向勞苦功高的父親們說聲:父親節快樂!

突發性耳聾 病毒入侵闖禍 醫師籲儘早就醫

突發性耳聾 病毒入侵闖禍 醫師籲儘早就醫
(2007/03/24 00:10)

記者徐敬芸、粱家銘/台北報導

突然聽不到外界聲音,隔幾天又有耳鳴、暈眩的狀況,當心這是突發性耳聾,最近季節變化,醫師發現突發性耳聾病例有增加情況,醫師提醒萬一民眾出現突然一邊耳朵聽不到的情況,一定要儘早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避免聽力受損。

民眾講電話原本很正常,不過一覺醒來,左耳卻聽不到任何聲音,還伴隨著耳鳴暈眩等症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

突發性耳聾不是中耳炎也不是長腫瘤,排除所有原因,但就是突然聽不見聲音,醫師說大約每10萬人中,5到20人會發生突發性耳聾,原因和病毒感染及耳朵血液循環不良有很大關係。

突發性耳聾,好發年齡在20歲到50歲之間,醫師提醒,民眾一旦出現聽力突然退化、耳鳴、暈眩等現象,一定要立刻就醫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造成聽力退化。

突發性耳聾 醫籲把握7天黃金治療時機

突發性耳聾 醫籲把握7天黃金治療時機
















(2008/04/16 00:51)

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民眾正視耳鳴現象

記者李梅金/中縣報導

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鳴的經驗,可是如果耳鳴得厲害又伴隨眩暈的話就要小心囉!住在潭子的李小姐,日前歷經擾人的耳鳴及短暫的眩暈後,以為是感冒造成,未積極治療,直到聽力出問題才到豐原醫院求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她的聽力喪失高達80分貝(正常20分貝以下),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50歲的李小姐說,她是在睡夢中被自己的耳鳴驚醒,因為發病時正在感冒有眩暈現象,於是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拿了3天藥,吃完後眩暈消失了,但右耳卻聽不到手機的聲音,才驚覺事態嚴重,趕緊到豐原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耳鼻喉科主任吳尚衡診斷為突發性耳聾,經過住院治療,保住了聽力,耳鳴的現象也逐漸改善。

吳尚衡醫師指出,突發性耳聾就是一般俗稱的耳中風,是指患者在72小時內,一邊耳朵出現30分貝以上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治療的黃金期是7天以內,延遲就醫可能造成終身聽障的遺憾。 

他說,引起突發性耳聾的原因很多,例如:工作及精神的壓力、血管栓塞、病毒的感染、長期噪音等。由於該患者發病原因不明,為爭取時效,因此採取合併式療法。透過住院期間,抒解患者壓力並且施予末梢循環劑及神經修復劑,增加內耳血液循環及活化神經細胞。 

吳尚衡醫師提醒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的人,要調整生活作習、降低工作壓力,當發生不正常的耳鳴及眩暈時要及早就醫,避免失聰的遺憾。

搭火車聽15小時MP3 陸男竟耳聾!

搭火車聽15小時MP3 陸男竟耳聾!

(2009/02/13 01:05)

記者陳奕廷/綜合報導

搭乘交通工具時聽音樂,是許多年輕人或者都市居民的習慣。不過,在大陸就有一名孫姓年輕男子在搭乘火車總共15小時的車程當中,一直聽音樂,到達目的地後,卻發現自己耳聾了。

該名男子登上了北京開往煙臺的火車,在臥鋪車廂找到自己的鋪位後,他就塞著MP3的耳機聽歌。為了抵禦車廂裏各種嘈雜聲音的幹擾和解悶,孫某把耳機音量開得比較大,臨到睡覺時,他把音樂聲調小,但是仍然聽著音樂進入夢鄉。

結果睡道早上6點多,也是準備下車的時間,該醒來後,孫某感覺耳朵有點痛,裏面還有陣陣蟬鳴似的聲音響個不停,他摘下耳機,邊揉耳朵邊收拾東西下火車。誰料,耳朵裏的蟬鳴聲越來越響,幾乎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了。孫某回到家,立即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父母,父母心急不已,趕快陪他到煙臺毓璜頂醫院就診。

經煙臺毓璜頂醫院耳鼻喉科的診斷,孫姓男子的耳聾是屬於突發性的,並不會長期耳聾,而原因就是長時間聽大音量的音樂,所以才導致突然聽不到聲音的現象。在經過醫生治療後,現在耳聾症狀經治療有所好轉。

網路追追追/耳鼻喉科醫師都不聽iPod、MP3 你還敢聽?

網路追追追/耳鼻喉科醫師都不聽iPod、MP3 你還敢聽? 2009/02/18 10:37














網路謠傳耳鼻喉科醫師都不聽MP3,避免傷聽力。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你習慣通勤時聽iPod或MP3嗎?網路流傳耳鼻喉科醫師們,為了避免聽神經受損後,永遠無法挽救的遺憾,通通不聽MP3,甚至連MP3隨身聽都不買給家裡小孩子用。MP3隨身聽真的這麼可怕,連耳鼻喉科醫師都不用嗎?

看原信:耳鼻喉科醫師都不聽MP3

MP3隨身聽殺傷力大 耳鼻喉科醫師也怕怕?

原信聳動的標題震撼許多網友,每天通勤的追追追小組成員們也嚇了一跳,連忙請教耳鼻喉科醫師們:你都不聽MP3嗎?看完這篇傳言,原信中三位醫師及耳鼻喉科蘇仁和醫師都表示:沒有啦,我們還是會聽啦!

是的,本案到此宣告結束…….喔不不不,耳鼻喉科醫師會聽,不代表MP3隨身聽就不會傷害聽力,受訪醫師們一致指出,聽力受損的關鍵和使用什麼播放器無關,重點在於使用時的「音量大小」;此外原信說的沒錯,聽神經一旦受損,目前的醫療科技仍無法治療,因此音量的調控很重要。

多大音量傷耳朵?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勞工噪音暴露工作日八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在八十五分貝以上之噪音作業」都屬此法所稱的「特別危害健康之作業」。振興醫師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醫師解釋,這是國家在聲音方面的職業傷害法規,若耳朵待在85分貝以上的環境,長達8小時,聽力就會受損。

參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仁鵬醫師說,這個工業安全標準也適用於普通民眾,值得注意的是,以他碰過的許多病例顯示,即使在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未待滿8小時,仍可能產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現象,就看個人體質而定。

原信中據傳不買iPod給小孩的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也表示,勞工安全衛生法令規定,不同的分貝數各有其安全時間限制,從85分貝開始,平均每增加5分貝,不得暴露的時間就減少一半。

呂醫師舉例,音量平均不超過90分貝的環境,法令規定勞工不得連續待超過8小時,依此類推95分貝不得連續超過4小時,100分貝不得連續超過2小時,當連續性噪音高達115分貝時,就不得連續超過15分鐘。所以在聲音約80~90分貝的大馬路旁,大家容易將耳機調更大聲,可待的連續時間就更短;而小朋友們的自制力較低,容易將聲音放大又聽很久,因此他才不買iPod給小孩用。

不過振興醫師耳鼻喉科主任陳光超醫師表示,根據他們在2008年初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以前理論上認為音量調大才有影響,但研究顯示當聲音來源為85分貝時,經過耳殼的集中、耳道的放大功能,實際在耳內產生音量已高達93分貝。此外他們也以流行歌曲作測試,實驗發現由於一首歌並非隨時維持在副歌高潮處的最高分貝狀態,在耳內平均以92~100分貝的音量呈現,因此他認為用MP3聽音樂,實際上聲音不會開到太大,不會傷到耳朵。

參見:

TVBS 抒情歌傷耳?振興:嚼口香糖護耳

中國時報 聽耳機嚼口香糖 醫界認能護聽力 2008-01-25

蘋果日報 耳機聽歌 分貝量如火車噪音 邊咀嚼可降低分貝 有助保護聽力 2008-01-23

最佳音量調控法?

了解音量與傷害的解析後,如何調控音量的問題就顯得更重要。原信指出聽MP3「使用全罩式耳機或外接揚聲器」是最好的方法,真的嗎?

陳光超醫師表示,使用全罩式耳機或外接揚聲器當然好,因為全罩式耳機如原信所說,可隔絕背景音量,用少少的分貝就能有很好的音量效果,外接揚聲器則是在開放的空間播音,相對比起全部音量集中在耳朵,來得健康。

王仁鵬醫師也認為,使用全罩式耳機對耳朵較佳,原理同上,但在任何環境下,長時間過大的音量都會傷害聽力,所以他建議民眾聽MP3仍需適時休息,以他為例,平均不到兩小時就會把耳機拿下來,讓耳朵休息一下。而原信說「長期佩戴內塞式耳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他指出內塞式耳機只是少了隔絕背景音量功能,若在一般正常環境下使用(例如辦公室),音量調控適當,對耳朵的傷害並不大。

呂宜興醫師補充,大家不妨使用MP3 GAIN軟體,或選用可控制固定音量的耳機,維持固定的適當音量,就不怕聲音太大傷聽力。不過基本上醫生們仍勸告民眾,隨身聽最好不要聽太久。

綜合來說,耳鼻喉科醫師們還是會聽MP3,但聲音的拿捏很重要,最好固定音量,並且聽一段時間後就讓耳朵好好休息為佳。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不棄身障子女 16人獲大愛獎

不棄身障子女 16人獲大愛獎


更新日期:2010/08/01 14:28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日電)全盲、重度腦麻、多重障礙等身障者,若沒有家人無悔付出,往往無法走出自己的路。張輝安、陳麗花等16名長期照顧傑出身障子女的家長,今天獲財團法人慈光愛心會頒「大愛獎」。

16歲的張晏晟全盲及腦性麻痺,但琴藝過人,今年3月義大利鋼琴家瑪德蓮娜(Maddalena Murar)還來台義助,在他的鋼琴演奏會上演出四手聯彈,身障卻力爭上游的故事獲媒體廣泛報導,不過,今天獲得表揚的是他的父親張輝安與母親陳麗花,張晏晟說,「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沒有放棄我,我很愛他們」。

張輝安表示,張晏晟出生後不久在醫院感染致雙眼視力全無,加上腦性麻痺,一開始覺得很辛苦,不過,雖然肢體協調有困難,張晏晟卻在3歲多就靠著家中的電子琴敲打出一首兒歌,讓人發現他的天分,才有今天的成就。

對於許多家中有身障子女的家長,張輝安建議,「多陪伴、多觀察,不要放棄,就會慢慢發現小孩子的天分」。他說,自己只是在一旁陪著張晏晟成長,目前已忘記過去的辛苦,「別人要買票才能聽到的演出,在家裡就能聽到,還能點歌」,而且因為熱愛音樂,在彈奏鋼琴過程中,張晏晟必須克制自己的肢體不協調,也成為最好的復健課程。

多重障礙、自幼離不開輪椅,雙眼僅剩左眼0.1視力的楊宗中,甫自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立志要成為博士回饋父母及社會,媽媽杜雪霞無疑是楊宗中背後最大的推手。

杜雪霞只有國小畢業,但為了楊宗中的學業,從楊宗中國小、國中到高中,樂於當個全職的「陪讀媽媽」,大學轉為「陪宿不陪讀」,楊宗中說,「沒有媽媽24小時陪在身旁,就沒有今天的我」。

杜雪霞表示,自己其實沒有做什麼,「都是楊宗中自己的努力,我很佩服」,「我只是做到媽媽該做的事而已」。

除了張輝安、陳麗花及杜雪霞獲第13屆「大愛獎」外,還有包括張盛良、鄭秋蘭;黃淑惠;范良賢、黃桂瑛;郭天煌、蔡淑慧;劉婌珍;郭板宇、蔡美燕;歐陽東麟、方淑娟及陳椿賢等人為家中身障子女無悔付出獲獎。9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