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聽協會

重聽協會
聽說無礙, 希望無限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單耳聽力受損者 生活就學困境多

單耳聽力受損者 生活就學困境多

轉載來自:中廣新聞網

(李人岳報導)(99/03/30)

「單耳聽力受損者 生活就學困境多」

職場進用身心障礙者已經逐漸成為社會普遍能接受的觀念,但是「單耳聽力受損者」,卻仍舊是被忽視的一群。民進黨立委管碧玲發現,在現行的身心障礙鑑定制度中,「單耳聽力受損者」通常會被視為正常人,但在實際生活上卻還是必須面臨許多不便之處。身為單耳聽障者的何小姐說,自己曾經試過在人力銀行網站誠實填上自己的狀況,但始終苦無面試機會。她說,如果把單耳聽力受損的字眼拿掉,就會有些工作機會,但面試時又可能被發現自己已經聽力受損,因此找工作很不容易,往往要靠關係或朋友介紹。

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好老闆的吳先生很明白指出,雖然法令有規定各公司行號盡用身心障礙者的比例,但單耳聽障者在制度上不屬於身障者,公司請了也佔不到好處。吳先生說,雖然政府有要求身心障礙雇用比例,但單耳聽損者在制度上不屬於身障者,公司請了沒有好處,聽力受損者又可能被認為工作表現比較差。不過他認為,表現要看個人,他就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比較容易專心。

其實除了工作求職之外,單耳聽障者不論是求學或與旁人相處,往往也面臨不少問題。吳先生說,自己小時候就經常被媽媽和老師處罰,只因為老師以為自己不聽話。何小姐也說,單耳聽障的患者,不管是學校、家庭和職場,往往都被視為一個耳朵還有聽力,經常被誤為個性孤僻或腦袋笨,但自己其實只是聽不到。

何小姐說,許多單耳聽力受損的當事人或家長,往往因為害怕被歧視,而不敢承認自己的單耳聽不到,等於是遊走在邊緣的灰色地帶。吳先生則說,不管是醫學界或社會,對於單耳聽障的了解乃至於資訊都十分有限,他自己甚至是到了高中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單耳失聰。

正由於資訊以及支持系統的缺乏,讓很多家長也面臨無助的處境,陳小姐的小朋友剛滿6歲,雖然單耳聽力受損,卻曾經被醫師診斷是發展遲緩,陳小姐說,由於聽力神經受損,造成小朋友的平衡感和協調性都受到影響,有時候還要面對旁人異樣的眼光,每每讓身為媽媽的自己感到心酸。陳小姐說,自己的小孩和旁人對話可能只會接收一兩句,因此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狀況,她因此擔心上學後會被同儕排擠,又有一次,自己在百貨公司中叫小孩,小朋友因為無法分辨方向,讓路人訝異怎麼找不到家人。但事實上,他因聽不到而對聲音沒有立體感,找不到定位。

陳小姐說,聽力受損已經受損的「劣耳」,聽力神經會隨年齡而萎縮,另一側正常的「優耳」往往因為經常使用而造成負擔,聽力也會隨著時間變差。雖然可以透過助聽器進行矯正,但由於單耳聽力受損者很難領有身障手冊,助聽器無法獲得補助,高額的花費往往不是每個家庭所能負擔。她說,助聽器要價4萬元,不是每個家庭可以負擔。何況小男生如果粗心,丟掉一次兩次,家長根本受不了。如果單耳聽力受損可以納入殘障手冊,至少在助聽器方面可以有些補助。

根據統計,國內大約有七萬到十萬名的單耳聽力受損者,不管是求學、就業或人際關係都受到影響,就學和就業歧視的問題往往如影隨形。有家長表示,雖然這類人口只佔千分之四,但仍希望政府能正視這塊領域,因為連父母的身心都需要被建設,卻仍舊苦無管道。自己的妻子和妹妹都是單耳聽力收損者的沈家慶因此發起成立「單聲櫃族」協會,希望能彼此交換訊息,提供支持,不過最重要的,是盼望政府和社會能夠正視他們遇到的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懷。

各機關學校社團若有聽障相關活動,欲在本版對外公佈

請E-mail eye@mail.pts.org.tw 至聽聽看網頁製作小組

申請租金補助 聽障男一再碰壁

申請租金補助 聽障男一再碰壁

轉載來自:自由時報

(記者陳建志/霧峰報導)(99/04/17)

台中縣一名低收入戶聽障男子,今年3月申請低收入戶無自有住宅房屋租金補助,縣府告知經費已用完,請他改申請「青年安心成家」租金補助,沒想到陳某日前卻接獲退件,表示年齡超過無法申請,陳某憤而向縣議員何欣純陳情,不滿縣府讓他白忙一場,痛批:「縣長有錢花10萬出國,卻沒錢補助」。

縣議員何欣純表示,該名42歲的陳姓男子,因聽障加上低收入戶,今年3月向縣府社會處申請每個月3千到4千的低收入戶無自有住宅房屋租金補助。

何欣純表示,縣府後來發文給霧峰鄉公所社會課,告知該筆經費已用完,請鄉公所轉告可改向縣府工務處申請「青年安心成家」租金補助,陳某得知後認真備齊相關資料申請。

縣府告知改申請 又不符

沒想到日前卻接獲工務處使管科的回函,告知該方案的申請年齡限制為20歲以上、40歲以下,陳某因42歲資格不符,陳某不滿縣府讓他白忙一場,申請補助一再碰壁,氣憤寫下:「縣長有錢花10萬去日本,卻沒錢補助低收入戶」。

何欣純認為,才3月經費就用完,縣府照顧低收入民眾應一視同仁,質疑如果沒找民意代表,是不是就沒人協助。

縣府社會處副處長劉宏忠表示,縣府財政困難,今年僅編列300萬補助,因申請踴躍經費用完。認為相關人員進行轉介服務時,應先了解申請資格和規定,避免造成民眾白忙一場,會進行檢討。 劉宏忠表示,經查今年6月營建署將有住宅補貼方案,只要年滿20歲的本國民眾就有申請資格,將把相關資訊寄給陳姓民眾,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將轉介工務處使管科協助。

各機關學校社團若有聽障相關活動,欲在本版對外公佈  

請E-mail eye@mail.pts.org.tw 至聽聽看網頁製作小組

人工電子耳補助計畫

項目名稱:人工電子耳補助計畫      更新時間 2010/1/20

業務承辦人:洪小姐

聯絡電話 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6963、6964 傳真號碼 02-27209229

電子信箱:ha_s3@mail.taipei.gov.tw

地址: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1樓東北區

洽辦單位: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

服務內容說明

一、補助標準:於本計畫公告實施前尚未進行人工電子耳手術,且符合本計畫補助資格者。但每人終生以補助1次為限。

(一)本市低收入戶補助60萬元整。

(二)符合本市中低收入標準者補助40萬元整。

■中低收入者標準:

1.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未超過臺灣地區消費支出1.5倍(99年度為26,483元)。

2.全家人口之存款(含股票投資)之合計限額:單一人口家庭為新臺幣200萬元,每增加一口,得增加新臺幣25萬元。

3.全家人口之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不得超過新臺幣650萬元。

註:依社會救助法第5條全家人口之範圍除申請人外應包括:申請人之配偶、一親等之直系血親、同一戶籍或共同生活之其他直系血親及兄弟姊妹、認列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

(三)一般戶補助20萬元整。

二、補助優先順序(下列對象依序補助):

(一)現年足歲為1歲6個月至6歲之先天性失聰者。

(二)本市低收入戶。

(三)符合本市中低收入標準者。

(四)一般戶。

三、申請方式:

(一)本年度分2梯次辦理,第1梯次申請期間為99年3月1日至3月31日止,第2梯次申請期間為7月1日至7月31日止,每梯次各補助6名,全年計補助12名。若第1梯次申請名額未滿,剩餘名額將移至第2梯次一併公告辦理。若經2梯次公告申請,本補助額度仍有剩餘者,得由本局視情形辦理第3梯次。請於申請期間備妥應備文件,以掛號或親自送達本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辦理(以郵戳為憑)。

(二)為了解申請人工電子耳之個案家庭狀況,除人工電子耳補助外是否仍有其他福利服務之需要,以及評估了解身心障礙者之身心狀況及家庭照顧情形,本局於申請者提出申請後得進行家庭訪視,以落實本補助計畫之目的。

四、手術執行單位:醫學中心或行政院衛生署專案核可之醫院。

五、補助流程:

(一)申請者備妥申請應備文件於申請期間內向本局提出申請。

(二)本局進行家庭訪視。

(三)資格審查,俟本局審查完畢將函知申請人,副知手術醫療院所及聽語術後復健機構。

(四)申請人應於手術進行後當年度內向本局辦理請款手續。

(五)聽語術後復健機構於申請者開始進行術後復健時,始將回執聯寄至本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

(六)核撥款項。

服務對象
一、設籍並實際居住本市,持有本市核(換)發或註記為聽障或併聽障之多重障之身心障礙手冊者。

二、經醫學中心或行政院衛生署專案核可醫院之專業團隊(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聽力檢查師或語言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或心智科醫師或社工師等專業人士組成)評估,屬下列情況者:

1.重度聽障或併重度聽障之多重障礙者,經配戴助聽器及接受聽能復健3至6個月,效果不佳者。但先天性聽障聽力損失大於110分貝以上或特殊疾病因素者,經專業醫師認定,可不受配戴助聽器期間之限制。

2.重度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病史在5年以內者。

3.先天性聽障,經電腦斷層攝影確定至少具有1圈完整耳蝸存在,或內耳畸形,經專業醫師認定植入有效者,或後天性因病致聾,均無其他手術禁忌症者。

應備文件 (一)申請書正本。

(二)身心障礙手冊影本。

(三)最近3個月內由醫學中心或行政院衛生署專案核可醫院之耳鼻喉科醫生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正本1份。(應詳述症狀確時需要植入人工電子耳之需要)

(四)術前狀況評估及術後復健計畫書。

1. 術前狀況評估:由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聽力檢查師或語言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或心智科醫師或社工師等專業人士開立,內容應載明病患術前狀況,含聽能復健效果及聽力障礙病史及病患耳蝸之完整性與否,及人工電子耳對其確有實際預期成效及裝置需要,或家庭動力與資源或個案心智狀況等;符合補助標準對象資格已施行植入手術者,請另載明手術施行日期。

2.術後復健計畫:

(1)尚未開刀之申請者,應向醫療院所或聽語復健單位先行規劃檢附,且應於手術後回原開立聽語復健計畫單位進行口語復健。

(2)已開刀者,亦請檢附術後復健計畫書。

(五)切結書1份(回執聯由術後復健單位填具後寄回本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 。

(六) 估價單或統一發票或植入手術醫院收據正本1份。(須註明申請人姓名、地址) 。

(七) 申請人之郵局或台北富邦銀行存摺影本。(須有戶名及帳號)

(八) 以中低收入戶身份資格申請者另須檢附3個月內應列計人口之戶籍謄本1份:包含1、申請人及配偶。2、一等親之直系血親 (父母、已婚及未婚子女)。3、同一戶籍或共同生活之其他直系血親及兄弟姐妹。4.除前3款以外認列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免稅額之納稅義務人)及應列計人口國稅局及稅捐稽徵單位所提供最近1年各類所得及財產資料清單正本1份。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http://www.bosa.tcg.gov.tw/i/i0300.asp?fix_code=0514002&group_type=1&l1_code=05&l2_code=14

手機放額頭!聽障手機 聲音「聽」得見

手機放額頭!聽障手機 聲音「聽」得見

轉載來自:TVBS

(張靖玲 )(99/03/22)


聽障朋友能夠「聽見」手機裡講什麼,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國內業者的新發明!一般手機是聲音透過空氣震動傳到耳朵,而這種為聽障人士設計的手機,則是利用「骨傳導」,換句話說,也就是聲音透過骨頭傳遞到內耳,所以下次如果看見有人不是把手機放在耳朵旁邊,而是放在臉頰,甚至額頭上,別懷疑,他是真的在「聽手機」。



記者:「伯伯你今年幾歲?」鄭伯伯:「…。」

不自覺拉高嗓門,他是鄭伯伯,今年78歲,從紡織業退休,重聽有30、40年,平常家人跟鄭伯伯溝通的最大困難,就是得扯破喉嚨講話。

女兒:「我問他誰載你回來?」鄭伯伯:「什麼?昨天我6、7點回來。」女兒:「你看他回答不一樣。」

常常出現這種雞同鴨講現象,不過現在不一樣。女兒:「爸,你昨天幾點回來?」鄭伯伯:「我昨天7點回來。」

鄭伯伯把手機放在臉頰,甚至是額頭,居然「聽得見」?原來一般手機利用是氣傳導原理,也就是聲音透過空氣震動耳膜,不過為聽障朋友設計的手機,是利用骨傳導,經由骨頭傳遞到內耳,差別就在於上頭這個晶片。

TVBS記者張靖玲:「記者現在就來實驗看看,把衛生紙塞進耳朵裡,他問我的是『妳喜歡壽司嗎』。」業者:「答對了。」

業者鄭文龍:「聽得見嗎?」學生:「很大聲。」

標榜是全球第一隻專門為聽障朋友設計手機,研發者是他,砸下5百萬,投入1年半時間,直到去年11月才成功在國外銷售。鄭文龍:「以全世界的市場來看,大概有1億3千萬人口,國內的話也有10到20萬。」

國外已經回本,只不過國內跟國外規模差很大,業者說2年後能回本就很偷笑,而透過這樣的方式,讓Made In Taiwan在海外,不再是聽不見的聲音。